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暑月炎炎,幼鹰习飞。2024年度全市政法系统青年干警学习锻炼暨“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刚刚落幕。 秦淮法院刑庭的法官助理祖子涵是此次跟班学习活动的学员之一,跟班对象是市法院刑一庭庭长方兴宇。三个月的时间,完成6个案件的阅卷,旁听5次庭审,草拟3份裁判文书、1份审理报告,参与十余次法官会及合议庭的案件讨论……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新人,祖子涵觉得既“解惑”又“解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感悟吧! “辩论课”上寻正义 “小祖,欢迎你来到刑一庭。具体的我们先不多聊,直接到会议室,马上召开法官会。”方兴宇庭长一边说一边拿起了笔记本。 如果说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是我对刑一庭的第一印象,那么法官会上观点鲜明、讨论充分的案件研究,则构成了对刑一庭的第二印象。 这是一起被告人因被交警测出酒驾而冲卡逃跑,后违反交通规则行驶,最终造成人员受伤的案例:各位法官就罪名定性、罪数问题、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量刑能否实现罪责刑相统一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这样的情形每周都会复现。每一次法官会都像一节“辩论课”,在方兴宇庭长的组织下,细查事实、细研证据、细辨是非,以案件讨论为手段,追求案件办理质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辩论课”上,我发现,每一位法官虽然工作方法存在差异、对具体问题的认识理解存在分歧,但在办理案件时,都秉持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案件细节、聚焦法律适用,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程序关。我也充分领会到,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责任,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在办理案件中,既要有“较真劲”,追求每一份文书、每一件程序事项的尽善尽美;又不能有“畏难心”,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不逃避、不退缩,才能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 “实践课”中迎挑战 “小祖,这个开设赌场案的二审文书,你来试试拟个初稿。” “小祖,这个掩隐案,你觉得被告人能构成‘明知’吗?” 一声声“小祖”,串起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实践课”,既是收获,又是挑战。提及最大的挑战,对我而言,正是撰写一份故意伤害案的审理报告。 一日,一名法官敲门而入,面带笑容,问:“小祖,你想不想挑战一下一审案件,来刑一庭这么久没办过一审案子吧。” 接受挑战容易,完成挑战却难。虽然案件挑选的是事实较为清楚、证据较为充分的案件,但对于第一次接触审理报告撰写工作的我来说,从格式到内容都有诸多不确定之处。所幸一名法官提供了参考蓝本,并提供了细致全面的解答,又得益于办公室内经验丰富的两位老师给予实时帮助。两周的时间里,在同步推进其他工作的同时,我将四本公安卷进行了证据梳理,完成了包括处理意见和理由在内的审理报告全文撰写。 颇具挑战的“实践课”,让我得以全流程参与案件审理、多角度学习审判辅助,对刑事审判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实现了专业技能、法律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法院干警,必须业务过硬、能力全面,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思维课”后启调研 跟班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问及最大的收获,我发现,其实是方兴宇庭长亲授的“思维课”。 发布任务和讨论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能够逐步深入对问题的理解,学习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接受网络赌博赌资数额重复计算问题的研究任务时,方兴宇庭长犹豫片刻,说,“这个问题法院系统内部已经有了观点,但是我想了一下,现在还是先不告诉你,你先去研究,我们再讨论。”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相关司法解释和适用意见已经在酝酿中,但是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相似的观点,已经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案件和考题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既明确问题焦点,又切身感受到实务中的困难,从被动完成工作任务变为主动破除内心困惑。伴随对赌博犯罪的法律规范、典型案例、理论成果逐渐有了一定的积累,我觉得,看得越多反而困惑越深。于是,我决定试着研究一下,写一写自己认为能够逻辑自洽的赌博犯罪的定性思路。历时近一月,在跟班学习结束前,终于形成了职业生涯中第一篇专题调研论文。 借助跟班学习的契机,发现了真问题,明确了研究方向,激发了写作动力,才得以开启调研的征程。我认为,如果说作为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很少遇到真困惑、真问题,难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那么作为法院干警,面对真实案例的机会其实是得天独厚的选题土壤,也是学习内容转化为工作能力的直接途径。 跟班学习结束后,祖子涵表示:“我将把这次跟班学习作为新的起点,持续学习、加强积累,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的法官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