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12月15日,市法院在秦淮区法院召开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部署工作,秦淮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李江新致辞。会议由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绚凌主持。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省人大代表马青、市人大代表袁胜寒、秦淮区人大代表赵璐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徐锦辉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力有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他强调,全市法院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鲜明特质中提升司法效能、彰显法院作为。一方面把握重大意义,坚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作为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始终做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科学理论这一根本指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就地解决矛盾这一目标导向、依法办事这一时代特征、基层基础这一坚实支撑。另一方面践行实践要求,结合我市法院实际,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确保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南京法院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徐锦辉要求,全市法院要在提升诉源治理效能上下更大功夫、有更大作为,以能动司法聚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南京模式。 一是要思想理念再深化,进一步增强诉源治理的信心与动力。诉源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纠纷解决体系,是人民法院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任务。要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在市委领导下布局推进诉源治理,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源头治理体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政绩观,把司法资源和力量更多更深入地向纠纷产生的前端延伸,让从根本上减少群众诉累成为法院最大的“政绩”;注重解决司法审判突出问题,坚持“纠纷一次性解决”,推动办案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效果更好。 二是要关键环节再攻坚,进一步强化诉源治理的底气与内力。做强源头预警,建立健全常态化纠纷排查和研判机制,及时为党委、政府分析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做细前端过滤,强化人民法庭基层阵地作用,加大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解纷力量的法律指导和业务培训力度;做实实质化解,把服判息诉工作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力争推动每一个案件在诉讼程序内有效解纷;做优信源治理,建立健全涉诉信访源头治理、攻坚化解长效机制,为全市信访形势稳中向好作出贡献。 三是要衔接联动再紧密,进一步汇聚诉源治理的资源与合力。加快融合对接,主动参与、积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尽快实现“一站式”平台实质化、高效能运行;深化内外联动,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行政执法、行业监管等部门对接合作,助力构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调处体系;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建立法院系统“政法网格员+综治网格员”联动解纷工作模式,选树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工作品牌。 一是要积极推动和深度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一站式”平台对社会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系统集成功能。 二是要做深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继续引入人民调解员深度嵌入调裁复合团队。 三是要建强用好各类“走出去”诉调对接载体,有效发挥政法网格员作用,推动布局形成镇街、村社、行业三类共享法庭。 四是要大力推进法院内部诉源治理工作,强化程序内有效解纷,破解程序空转,做好群体性纠纷化解,深化“有信必复”工作。 五是要加强司法建议和纠纷预警工作,强化个案司法建议的针对性、类案司法建议的精准性、综合司法建议的系统性,重视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及时向党委政府报送专题报告和信息。 六是要深入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推动人民法庭建设实现大发展,助推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大跨越。 会前,徐锦辉、李后龙等领导和人大代表、部分参会人员到秦淮区双塘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徕斯”数字法庭实地调研。会上,秦淮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守忠介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的工作经验;浦口区法院永宁人民法庭交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经验;全市两级法院4名政法网格员代表分享“进网入格”的工作心得。 会议在秦淮区法院设主会场,市法院、各基层法院设分会场。全市两级法院院领导,业务部门正副职干部、综合部门正职干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