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自3月23日诉讼服务中心开放以来,秦淮区法院立案庭高度重视立案工作,通过建设“两个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机制。为了更好的规范诉前调解工作,立案庭构建“人民调解+民事速裁”的工作模式,由人民调解员团队与速裁团队根据《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工作流程管理规定》,合作审理相邻关系、家事纠纷、小额诉讼、交通事故等简易、具备可调解性的案件,实现调解、诉讼无缝衔接,努力让纠纷解决在诉前。今年5月7日秦淮区人民法院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示范法院。
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了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同时也离不开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与任劳任怨的付出。受疫情影响,面对激增的房屋租赁纠纷、旅游合同纠纷等案件,调解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勇于破解工作难度,自愿、主动提高工作时长,自3月23日至6月22日三个月的时间,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863件,调解成功338件,调解成功率39.2%,调解工作获得当事人纷纷点赞。在化解一部分案件的同时,调解员对其他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提前总结争议焦点、确认当事人送达地址,真正实现了诉调对接、多元解纷。
6月19日下午,调解中心的调解员陈师傅正在调解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位当事人带着律师来到其办公室,为陈师傅等人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十分感谢陈师傅,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得到了解脱。”信中如是说道。
原来这位当事人是陈师傅调解的一起离婚案件中的原告,起诉时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最重要的是婚生女归原告抚养。陈师傅接到这起案件后,立即联系原告确认具体案件事实,在得知原告女儿竟被被告藏匿到扬州已达一个月之久时,陈师傅立即将该案件的调解排上日程。第一次调解时,被告坚决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首次调解失败。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陈师傅化解矛盾的决心,在一次次电话沟通中,陈师傅道尽法理、情理,终于争取到了第二次调解的机会。在这一次调解中,当事人双方情绪激动,甚至要爆发肢体冲突,陈师傅果断采取分别沟通、单独调解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多次往返于双方当事人之间,慌忙间腰部撞到了桌角,但她忍着疼痛坚持调解4个多小时。
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在不到十天时间,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自愿离婚,两处房产及车辆归原告所有,原告一次性补偿被告70余万元,婚生女随原告生活。拿到调解书后,原告连声感谢,说道:“陈师傅真是太负责任了,尽管已经72岁,但还是耐心地帮我解决了一大难事。”
事后,陈师傅谈到自己的工作说,“我从事调解工作近20年,要开展好工作,最大的心得就是要有爱心、责任心,这样才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