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专栏
改革调研
近日,省法院组织开展了全省法院诉源治理融合对接典型经验评选活动,其中,秦淮法院一做法入选诉源治理融合对接十大典型经验。
内外多元聚合治理之力 绘就诉源治理秦淮新“画卷”
秦淮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新时代“枫桥经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末端”办案工作,一手抓“前端”诉源治理,主动将诉源治理置于党委政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大局中,以“徕斯”融合法庭为依托,找准定位、担当作为,前移关口、下沉力量,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解于诉前”。2023年我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5.95%,降幅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今年1-7月继续保持压降态势,同比下降18.71%。最高法院张军院长在主题教育赴宁调研时予以充分肯定,相关工作在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做经验交流,“徕斯”融合法庭获评第二届江苏数字法庭创新事例。
融入治理大局,推动凝聚新合力。重塑法院前端化解纠纷工作定位,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方力量资源,有力推动构建多元解纷的稳固平台和合力体系,变“法院独角戏”为“社会大舞台”。
延伸治理触角,沉入基层治“未病”。架构“徕斯”融合法庭,打造“两轨双向”运行模式,从信息研判预警(自下而上,重在预防)和纠纷指导化解(自上而下,重在破难)两个维度,形成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的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闭环。
突出府院联动,横向衔接治“类病”。围绕矛盾纠纷的多发领域,我院协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多发类案的联动处理平台,形成“法院+”的联动解纷网络。
注重案结事了,合力攻坚治“已病”。以“一个纠纷一次解决”为原则,强化“如我在诉”理念,立足前端源头减量、中端提质增效、末端息诉止纷的分层过滤体系,深化调裁融合机制,努力实现“道理讲清、纠纷结清、事务办清”。
下一步,秦淮法院将继续对标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加强融合对接,积极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更加规范、高效运行,加强融合对接,强化担当作为,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