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专栏
改革调研
近期,市法院举办了“诉源治理与‘宁’同行”主题征文活动。其中,秦淮法院一篇案例入选“优秀案例”,一篇司法改革经验入选“优秀司改经验”。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诉 被告人叶某林、谭某竑、石某、乔某坤犯合同诈骗罪一案 本案系江苏省首例利用民事特许经营为幌子而实施合同诈骗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众多投资者的财产利益,同时损害了被贴靠商标的商誉,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透支了众多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破坏了区域营商环境,引发了大量纠纷。本案合理划定特许经营加盟行为的刑民界限,打击以特许经营加盟为诱饵的诈骗犯罪,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了大批特许经营加盟民事案件,同时也给众多的潜在受害人以警示。本案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教育企业合法依规经营、引导民众理性投资、参与行业诉源治理、维护市场秩序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司法力量。 (周可荃、郭冰冰) 02 探索“两融两赋”诉源治理新模式 绘就社会治理现代化秦淮新“画卷” 近年来,秦淮法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辖区“万人起诉率”督导试点为契机,探索形成了融入治理大局、融入善治体系、赋能解纷力量、赋能诉非衔接的“两融两赋”诉源治理新模式。一是融入党委治理大局,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指挥引领作用。二是融入基层善治体系,努力打造上下贯通的共建共享平台。三是赋能多元解纷全链条,稳步提升各类主体解纷效能。四是赋能诉非衔接全过程,切实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戴坤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