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概况
荣誉展台
近日,市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南京法院调研人才库(第二批)调研人才、调研后备人才的决定》,经全市法院申报、市法院组织审核、市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对全市法院首批入库人员进行调整、增补,共确定调研人才54名、调研后备人才40名。
秦淮法院蒋子翘、郭冰冰、刘茂梁三位干警入选调研人才,董浩然、高远入选后备人才。其中,郭冰冰、刘茂梁、董浩然、高远四位干警为首次入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吧!

郭冰冰 2016年9月进入秦淮法院工作,现任刑庭法官助理,曾获全省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南京市秦淮区推进“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主笔省法院、市法学会、本院重点调研课题,近年来在《法律适用》《审判研究》等刊物发表调研文章十余篇,多次在全国、全省法院学术讨论会获奖。 ★调研心得★ 调研不是空中楼阁,其源于司法实践,并服务于司法实践。一是要重视司法办案的实践价值,积累丰富的办案经验,发现实务中的“真问题”,挖掘调研的源头活水;二是要重视理论积累,了解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优秀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文字表述。通过不断思考、持续动笔,培养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姿态,沉下心来躬耕其中,必能有所收获。
刘茂梁 31岁,金融庭法官助理,2018年8月参加工作。在从事审判辅助工作之外,刘茂梁积极从事调研宣传工作,将审判实践与专业所长相结合,先后参加南京市法学会和秦淮法院重点调研课题5项,在《审判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调研文章二十余篇。刘茂梁积极参加省市级法学会、省市法院等各项征文活动,所撰写论文曾获全国首届金融协同论坛征文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法学会2023年高质量发展系列征文二等奖等省市级奖项。 ★调研心得★ 调研是青年干警的成长之路,通过在业务领域深耕发掘,将所学理论融入审判实践,可以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调研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系统化、体系化研究,不断深化认识,也可以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董浩然 1993年出生,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进入秦淮法院工作,现任立案庭劳动争议类案速裁团队法官助理。曾获南京市秦淮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在《人民司法》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及论坛发表调研文章十余篇,撰写的案例分析被评选为第七届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及江苏省2022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二等奖,撰写的调研课题获评秦淮区法学会重点调研课题二等奖。 ★调研心得★ 调研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繁重的办案间隙,要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利用专业所长,带着问题意识,在案件与调研文章之间来回穿梭,多动笔、多动脑,带着日拱一卒的心态不断锤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远 1995年生,2020年进入秦淮法院工作,现任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助理。曾获评区优秀团员,院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干警等。在工作之中积极从事调研工作,论文在荣获十四届全国副省级法治论坛三等奖、全市法院“民法典前沿问题研究”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等,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调研课题并成功结项,撰写的3篇司法改革案例被市法院刊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近10篇。 ★调研心得★ 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无论法院的任何岗位,都有能够在司法实践中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的可能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充分发挥能动性,聚焦现实需求,勤思考、多动笔,发现真问题,才能切实展现司法需求、解决难点痛点,在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的同时,为法院工作推动提供微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