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概况
荣誉展台
近日,省法院下发《关于全省法院2022年度优秀司法建议评选结果的通报》,对评选出的优秀司法建议及其制作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秦淮法院民一庭庭长葛岚和法官助理郑雯撰写的秦法建[2022]20号司法建议获评优秀司法建议。 法官观点 葛岚法官: 随着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诉至法院的二手车买卖案件逐年增多。案件审理多了,我们逐渐认识到该类案件同时聚焦二手车市场经营者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故在审理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厘清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承担,而且还认真研讨二手车市场存在的管理缺失,力图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合法合规的经营者提供司法指引。 经过与多家二手车经营者、消费者交流,我们发现查询车辆情况的APP平台所作的鉴定评估报告与实际车况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情况,未能真实反映车况,经营者往往以此为由排除主观欺诈故意,而消费者也因此不能真正了解所购车辆的真实信息。 此外,部分经营者存在打虚假广告、隐瞒车辆真实信息、虚报价格等问题,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任危机”,诚信经营问题也亟待重视。 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提升二手车信息透明度,我们加强研判,向相关车况评估APP公司提出三点司法建议: 1.扩大车辆情况数据来源的途径与渠道。与车管所、车辆4S店、保险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获取车辆维修、出险等与历史车况相关的数据,形成强大的车辆信息库,并及时更新,避免因数据来源狭窄导致部分车况未被采集而使评分出现偏差。 2.公示车况报告第三方数据来源。据了解,公司已与二十余家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议将历史车况报告的数据来源在APP查询页面予以公示,比如数据库所涵盖的保险公司名称、4S店名称等,以便查询者对车况报告正确解读并对车况有正确认知。 3.审慎出具历史车况评估报告。对于三类重大问题车(重大事故车、火烧车、水泡车)要按照国家标准实地检测,方可出作出判断,不能仅凭有限的线上数据则排除车辆是否具有三类重大问题,应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减少因报告与鉴定结果出现偏差而产生的诉讼,杜绝怀有不法企图的人因此获利。 后该公司非常重视我们发送的司法建议,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与我们沟通,对司法建议列明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整改,向社会公众发布,并向我院发送了回函。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跟踪该公司的落实整改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并以规范二手车市场为调研课题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切实将司法建议落地见效。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方式,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秦淮法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真正实现以司法建议的“小切口”,做好参与基层市域治理的“大文章”。 近三年秦淮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60余份,民一庭的三份司法建议(秦法建[2020]14号、秦法建[2021]第4号、秦法建[2022]20号)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司法建议: 01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司法建议工作的重要意义 院党组始终坚持能动司法,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司法建议的制作格式、流程管理、考核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升全院干警对司法建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开展司法建议工作的主动性。 02 把握功能价值,扎实提高司法建议质量 利用司法建议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作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提供“金点子”,解决“真问题”。法官在工作中树立问题意识、群众意识,及时发现并总结所承办案件中暴露的社会问题,认真研判,切实规范司法建议文书制作,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03 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司法建议工作实际效果 司法建议的效果在于落实。通过建立反馈落实、常态跟踪、问责考核机制,确保司法建议的内容有价值、可执行、有效果。在发出司法建议前,及时与被建议单位进行沟通,告知其司法建议书的内容,说明其作用,消除被建议单位的抵触情绪。在司法建议书发出后,督促被建议单位及时反馈整改,确保司法建议书的内容得到落实,问题得到解决,防止司法建议“石沉大海”、流于形式。最后,选取优秀司法建议在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向社会公众普法,进一步扩大司法建议的社会效用。 今后,秦淮法院将继续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用敏锐的视角及时发现类型化、重复性的社会问题,主动发送司法建议,增强成果转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问题的防范与提前化解,切实提升诉源治理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