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2025年6月19日,市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2020年6月—2025年5月)。秦淮法院褚爱芳法官承办的某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入选,该案是法院充分发挥重整制度功能保护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案例。法院立足企业技术优势、发展潜力和行业前景精准识别重整价值,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促成辖区瞪羚企业再生。该案既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解决了职工安置等民生问题,更有效防范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锁风险,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保护创新创业的生动司法实践。
近年来,秦淮法院立足区域经济特点,聚焦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探索形成“立审执破”全流程协同机制,“办理破产”营商环境考核指标长期位居全市前列。
“党委领导+府院联动”,打造破产处置“责任链”。积极融入区级层面推动构建的企业破产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出台实施意见,规范破产案件办理流程。对长期未结案件实施“一案一策”,实现动态清零。与税务部门建立专项协作机制,完成百余家企业税收债权申报,破解历史欠税清理难题。实行“双基金”保障模式,破解“无产可破”案件经费困境。
“流程再造+繁简分流”,构建审判提速“效率链”。建立小微企业申请破产“绿色通道”,推行“线上+线下”双轨立案,实现线上立案“一站通办”,线下立案“只跑一次”。明确立、审、执各环节职责,区分普通申请破产和“执转破”案件,对符合破产受理条件的,立即转立案庭审查。组建“破产+执行”复合合议庭,对难以鉴别是否符合“执转破”标准的疑难复杂案件,由破产法官提前介入出具专业意见,保障财产处置等工作顺利衔接。
“分类施策+信用修复”,完善市场救治“生态链”。建立“1+4”工作平台(法院+管理人/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开展重整救治,促成辖区内瞪羚企业某视讯科技有限公司重整再生,化解债务6600余万元,职工全员留用,产业链千万元级债务风险同步化解。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展“信用重生”行动,为重整企业提供纳税信用修复、金融授信恢复等支持。某商贸公司重整后3个月内即获银行新增贷款,实现“病企”变“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