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公开
执行动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法院《关于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全面总结专项行动经验,深化专项行动效果,省法院于2023年1月12日召开全省法院1+4专项行动总结会。
秦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守忠,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斌,副院长汪睿,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夏婕及执行局部门负责人、执行干警代表在秦淮法院分会场参会。秦淮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秦必信、区发改委副主任焦宁燕受邀在秦淮法院参会。
会上,秦淮法院执行局荣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周院长代表秦淮法院向全省法院作经验交流发言。
在经验交流发言中,秦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守忠指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秦淮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部署要求,创新“二三四”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实现纳失企业数量和占比双下降。2022年度累计退出失信企业1291家,退出失信案件数2453件,退出比例达98.36%,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内部、外部”双重发力,打好府院联动“协同战” 1、 内部协调: 秦淮法院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组织执行局、民二庭、审管办等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工作专班,通过“周汇总、日上报”等方式,及时层报退出工作进展,争取上级法院指导,协调解决问题。 2、 外部联动: 一是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专项工作,争取外部支持; 二是邀请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共解专项行动中问题和困难; 三是发挥政法网格员、民生工作站等机制作用,法官驻点指导网格员开展企业经营情况调查; 四是联合房产、应急管理等部门,逐案筛查研判“执转破”企业的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化解。 二、“事前、事中、事后”三段推进,打造信用修复“直通车” 1、 事前靶向发力: 梳理填写全流程《企业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摸底表》,据此确定“退出”“帮扶”“约束”三类意见;制作《限期履行通知书》《失信预告通知书》《纳失警示书》等格式化文书,构建“梯度管理、精准通知”机制。 2、 事中分类修复: 通过清理失信企业、督促办理注销、规范“执转破”、促成执行和解、打击拒执行为等五种途径进行逐一核实、层层把关,实现失信企业的“减存量”;通过强化帮扶力度、强化预告制度、强化激励机制等三种方式进行源头治理、规范执行,实现失信企业的“控增量”。 3、 事后常态长效: 通过与发改等职能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探索建立具有秦淮特色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信用惩戒分级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三、“修、护、破、惩”四措融合,找准助企纾困“最优解” 1、 修:因案治宜,精准修复 对于“帮扶”清单企业,执行法官与被执行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注企业信用需求,对于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主动提供政策指引和信用修复辅导。 2、 护:放水养鱼,护企联心 强化善意文明理念,给予有履行意愿但暂无履行能力的企业“宽延期”,积极运用“活封”“活扣”等柔性司法措施,促使达成和解协议22件。 3、 破:清陈出新,应破尽破 出台《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暂行规定》,将“执转破”工作流程细化为7个阶段,确保各环节衔接有序、流转顺畅。强化执转破审判团队建设,全面推进“立、审、执、破”一体化联动。2022年度执行移送破产企业46家,宣告破产33家,涉及债权近亿元。 4、 惩:以案为鉴,严惩拒执 常态开展集中执行行动16次,坚决向心存侥幸者“施压”,以雷霆之势强力震慑“拖、逃、赖、躲”等拒不执行、规避执行行为,移送拒执线索14条,判决3件3人,位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秦淮法院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继续深化1+4专项行动开展的工作效能,持续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全方位推进“助企、护企、惠企、安企”工作,努力在推动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水平持续提升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