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南京市秦淮区法院红花法庭以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发挥房地产专业审判职能作用,凝心聚力、多元协同、因地制宜,助力房地产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绘就秦淮宜居新“枫”景。
凝心聚力
架起矛盾化解的治理桥
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党的领导,更加注重社会参与。红花法庭以凝聚群众构建基层治理“最大合力”为争创切入点,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融入、基层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他们不断拓展不动产审判半径,主动靠前融入社会治理,在秦淮法院“徕斯”数字融合法庭专门设置2名法官助理负责与社区定点线上“即时互联”,线下通过驻点在红花街道的解纷品牌“尹春法官工作室”指导解纷,将涉房地产群体性纠纷止于未发。
多元协同
架起定分止争的专业桥
“这下真相大白了,我撤诉。”这是红花法庭今年5月审理的一起因漏水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经现场细致勘验后,技术勘验官向原告释明致损原因非系被告使用不当,原告当即表示理解并申请撤诉。
针对此类纠纷中鉴定程序专业性强、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红花法庭与区房产主管部门、区房产经营公司等单位搭建不动产纠纷共享平台,引入区属房屋维修企业等第三方专业力量辅助办案,邀请维修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勘验官,快速锁定致损原因,做到“随叫随到、免费勘验、当场定性”。在今年审结的90起相邻纠纷中,第三方专业人员辅助案件办理30余人次,仅有6起案件委托司法鉴定,调撤率达到55%。
针对辖区内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红花法庭与市区多个单位开展联合共建、资源共享。针对多发高发的物业纠纷,以辖区内四方新村社区为治理样本,形成“法院+社区+物业”红色物业项目,切实解决老旧小区车位分配、停车费缴纳、物业公司选聘等痛点问题,获评全市政法系统法治保障十佳案例。
因地制宜
架起为民助企的连心桥
红花法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定期组织“群众点单、法庭接单”普法活动,通过法律讲座、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不动产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3次,覆盖4000余人次。红花法庭以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架起与群众、企业、社区之间彼此团结、紧密联系的连心桥,推动法院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红花法庭健全与企业沟通机制,将审判工作与“百名法官进企业”主题活动深度融合,在支部共建中相互促进、服务发展,对辖区内多家企业进行走访问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以实际行动护航企业发展,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