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近日,秦淮法院报送的《创新第三方技术勘验工作机制 构建不动产多元解纷新格局》,入选《南京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选编(二十七)》。
房屋漏水、装修纠纷……生活中这些“闹心事”不仅影响邻里关系,更因专业性强、举证难,成为群众维权路上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困境,秦淮法院红花法庭以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立足辖区实际,探索建立第三方技术勘验机制,携手区房产局、区属房屋维修企业等单位,共同搭建不动产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形成“源头预防—高效化解—治理延伸”的全链条解纷新格局,让矛盾化解更专业、更高效、更有温度。
精准把脉:组建专业人才库

红花法庭联合区房产局、区属国有房屋维修企业,共同建立“技术勘验人才库”。每一位入库的“技术勘验官”都经过严格筛选,具备“专业资质+实践经验”双重保障,覆盖漏水检测、装修评估、管道疏通等关键民生领域,以中立、专业的立场为审判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防线前置,方能防微杜渐。法庭推动技术勘验官与办案人员、驻庭调解员协同“下沉”,深入街道、社区网格开展季度性民生隐患大排查。无论是老旧小区的管道老化风险,还是违规装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团队都提前介入、现场指导、督促整改,将大量纠纷消弭于未发之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
技术赋能:打造高效解纷“快车道”

对于已发生的纠纷,法庭创新打造“上门勘验+巡回审判”一站式解纷模式。法官、书记员与技术勘验官共同前往纠纷现场,勘验官当场检测、定位问题、出具初步修复方案与费用估算,法官则就地组织调解或开庭。这一模式直击“认定难、周期长”痛点,许多案件得以当场化解,不仅为当事人省时省钱,也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此外,法庭还精心组建了“驻庭调解员+技术勘验官”的联动调解组合。在调解过程中,技术勘验官负责用专业知识厘清事实、释明标准,扫清当事人的认知障碍;调解员则聚焦于情绪疏导和方案沟通。二者珠联璧合,有效提升了调解的成功率和质量,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治理延伸:从“办案”到“治理”的司法智慧

法庭追求的不只是案结事了,更是“审理一案、治理一片”。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共性治理问题——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失修、装修行业监管盲区等,法庭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建议,推动从政策层面实现源头治理。
对于需要后续维修才能彻底化解的纠纷,法庭还搭建起“信任桥梁”。若双方认可勘验官提出的修复方案,驻庭调解员可协助对接入库的优质维修企业,并由勘验官跟踪监督维修质量,消除当事人“维修无门、担心质量”的顾虑,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同时,法庭定期总结提炼典型案例,通过“徕斯”数字融合法庭等平台,面向基层调解员、物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和业务培训,分享技术勘验与纠纷化解的实操经验,提升基层自治能力,营造和谐理性的社区氛围,从更深层次夯实治理根基。
红花法庭通过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将专业技术力量持续转化为服务群众、助力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为构建和谐安居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