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动态

四千苗木“安新家”,善意执行破两难
日期:2025-06-09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六月的风掠过新叶,4030棵苗木在某苗圃沙沙作响。一场持续百日的“树木搬家行动”,不仅保住了生态资产,更有效破解了“封账户难移树、解账户怕逃债”的双重困局。



案情聚焦

土地返还背后的生态考题


申请执行人某建设公司和被执行人某绿化公司排除妨害纠纷一案,法院判决某绿化公司于六十日内将种植在大苗基地上的4030棵苗木移除,并将上述苗木所占用的土地返还某建设公司。因某绿化公司迟迟未移树,某建设公司向秦淮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时摆在执行法官面前的是一道特殊难题:4030棵苗木何去何从?若直接拍卖,不仅导致价值减损,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移植窗口期紧迫,即便拍卖也需一定的时间,错过了春季最佳移栽期,苗木成活率将大幅降低。

“这不仅是土地返还问题,更关乎生态资源的存续。”承办法官刘浩冬在案情研判会上强调。


两难困境

解不解封银行账户?


在诉讼阶段,经某建设公司申请,法院冻结了某绿化公司的银行账户。这让某绿化公司犯了难,自己在江宁租了片空地,租金和移树都要花钱,没钱这咋移树?但是申请人坚决反对解封,执行法官也进退两难:不解封,被执行人无力移树;解封,被执行人不移树却转移财产怎么办?


破局之路

执行法官刘浩冬提出了“以担保置换解封,破除资金死结”的思路。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分步解封”意向,即某绿化公司提供其他财产作为担保,同时法院告知被执行人如不履行义务将面临司法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两全其美

以诚信换信任


在某绿化公司提供案外人不动产担保后,执行法官分两批解封了其银行账户。首期解封后,资金如约用于移植前期投入,且某绿化公司提前完成了该批次的苗木移植,这更加加深了某建设公司对其的信任。后法院解封了剩余资金,某绿化公司调动12台吊车昼夜施工,最终赶在炎夏酷暑来临之前完成全部苗木移植,土地顺利交还某建设公司。

“封账户是为守护正义,解账户是为创造生机。执行的艺术,在于找到捍卫法律刚性与释放治理柔性的平衡点。当四千棵树木在春风中挺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案件的终结,更是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执行局局长陈策说道。

   四千苗木“安新家”的背后,是秦淮法院刚柔并济的执行智慧——以担保机制“解死结”,用动态监管“护全程”,让司法判决从纸上权益变成眼前生机。下一步,秦淮法院将持续探索“生态价值+执行效能”双赢路径,努力用胜诉判决捍卫司法权威,以执行到位兑现正义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