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专栏 > 改革调研

改革调研

秦淮法院一项目入选全市“法治保障十佳案例”
日期:2024-05-28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近日,南京市委政法委举行南京市政法系统法治保障案例和司法改革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去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典型案例和司法改革举措成效。其中,秦淮法院与光华路街道联合开展的“法院联社区 法官进网格——驱动基层治理‘法治引擎’ 筑牢党建引领‘红色磁场’”项目获评“法治保障十佳案例”。

 深度参与“红色物业”基层治理

    一是“法院+社区”,党建引领联动治理。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企业、业委会、居民代表与法院党组织“1+4”联动机制,法官担任街道物业党总支副书记,在社区定期开设“法律问诊”,对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同步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室,选派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物业管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专门负责物业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为业主、业委会及物业矛盾纠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法律服务和解纷指导。

    二是“网络+网格”,法治助力双网融合。通过在四方新村社区设立“徕斯”数字融合法庭(物业纠纷诉非对接工作站),集成基层治理、网上立案、联动调解、在线诉讼、法治宣传等功能模块,协同智控中心集中调度,提供在线立案、在线开庭、网上阅卷等服务,搭建起“诉前-诉中-诉后”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物业类纠纷线上“最”速调解。

    三是“点单+送法”,普法进程成效凸显。居民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网格员与网格法官联系“点单”,社区也可向政法网格员直接“下单”,政法网格员“接单”后,针对性联系法官、社区、群众、物业,选择采取当面解答、咨询、宣讲、纠纷调处、巡回审判等方式完成“订单”。在社区网格推进“模拟法庭”普法,社区居民主动认领法官、控辩双方当事人、人民陪审员等角色,党员法官全程旁听指导,以“真实案例+模拟法庭”模式打造基层法治教育“样板间”。

秦淮法院将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不断加强诉源治理和社会矛盾前端化解,努力提升人民法庭解决纠纷、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在司法为民的创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a619e67f6b0ab1d71eab84dbfb8647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