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专栏
改革调研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坚决落实智慧法院建设要求,紧扣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关于基层法院实质解纷定位,聚焦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节点,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推动诉前纠纷化解,促进案件服判息诉,维护群众胜诉权益。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该院诉前调解结案11596件,同比上升28.73%;审判质效稳步上升,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40.47天,一审服判息诉率、改判发回重审率等重点考核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相关做法多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进行时》平台宣传推广。
一、依托“莱斯”数字微法庭,推进诉前纠纷化解 聚焦人民群众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需求,“一站式”整合基层治理、指导调解、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法治宣传等多项职能,构筑具有南京地域特点的“莱斯”数字微法庭服务平台。 一是“街道+行业”,实现市域治理“全覆盖”。 将全区12个街道作为基本布局点,深度融入辖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力促司法力量下沉、解纷重心前移,实现“莱斯”数字微法庭全域化,为辖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司法服务。积极向行业协会、专业性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等组织和劳动争议、交通事故、金融纠纷等多发领域延伸,实现类型化纠纷预防化解的精准覆盖。 二是“宣传+预防”,紧抓矛盾增量“治未病”。 将基层治理模块与网格制度融合,发挥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第一时间对接法官实现矛盾纠纷的会诊分析和联动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于一线。注重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借助“莱斯”数字微法庭实现在线普法“点单接单”,精准对接社区普法宣讲、巡回审判、政策推送需求,达到法官下沉社区“化解一案、普法一遍、教育一片、预防在前”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该院线上线下开展宣讲共70余场,受众达数千人。 三是“调解+确认”,实现诉前解纷“零距离”。 借助纠纷预诊预警模块,对网格员评估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纠纷,第一时间组织在线联动调解,当事人通过数字微法庭申请调解的,通过联动调解模块将纠纷引导至各类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根据当事人申请,由法官在线提供调解指导,并在调解过程中统筹整合法律咨询、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调解成功后,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
二、优化核心节点,促进案件服判息诉 在审判重心合理“下沉”的改革基础上,紧盯立案、庭审、送达、归档等诉中关键节点,积极通过系统、集成、智慧化的迭代优化,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该院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2.4%,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二位。 一是集约整合诉服功能,钝化矛盾防升级。 构建集中化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查档阅卷、材料流转、案件查询等功能实现一站式集约办理,提升立案效率并从源头上减少纸质材料流转,今年以来,该院无纸化立案率达72.13%。借助线上“纠纷预诊”与线下“法律咨询”功能,解决首次立案群众“摸不清门、找不到人”的难题,帮助当事人形成合理诉讼预期,有效缓和矛盾纠纷带来的负面情绪。 二是重塑辅助事务模式,高效审理速化解。 积极推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借助电子办案系统,突破传统时间空间限制,即时传输数据使参与案件办理的各主体实时共享,提升办案质效。今年以来,该院小额诉讼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29.50天,有效缩短当事人“触达正义”的时间距离。系统改造全部法庭,100%实现在线庭审功能,上线语音同步转写、全程录音录像功能,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以“无书记员”方式开庭,在提升庭审流畅性的基础上,保障当事人庭审过程中合理表达诉求、行使诉权。今年以来,该院小额诉讼等简易类案庭审平均时间压缩至15分钟。 三是创新在线审判系统,公正解纷促和谐。 创新家事案件要素式审判系统,当事人填写要素式信息,系统从电子卷宗材料中智能提取案件信息,一键生成“起诉状”、简易裁判文书。自2020年6月1日该系统上线以来,共审结家事案件2663件,调撤率达68.16%,有效促进家庭和睦,相关做法被省法院转发推广。搭建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批量实现在线立案、送达、庭审,对大部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纠纷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处理,该院金融纠纷平均审理天数由70.35天下降至34.46天。 三、践行“智慧入执”,维护群众胜诉权益 落实执行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建立起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以执行办案无纸化与执行事务中心为依托的民事执行“一体两翼”新机制,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加快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 一是“在线分工”提升执行便利度。 全面将“银行临柜”“司法拘留”“发布限高失信”等各项执行事务性、辅助性工作细化分工,设立不同工作小组,模块化开展执行作业。将执行指挥中心与区综治网格平台对接,建立网格员协助送达、查找当事人、协查财产线索的工作机制,以基层治理和法院执行的良性互动提升查人找物效率。建立执行案件“中间库”,全面实现纸质卷宗电子化,实现卷宗“共建、共享、共用”,切实提升执行工作效率。今年以来,该院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仅52.66天,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 二是“履约分析”提升执行精准性。 升级执行系统,一键查询被执行人信息,自动生成包含关联案件、资产信息在内的被执行人“全景视图”,为了解被执行人真实履行能力提供有价值信息和分析参考,切实提升执行行动精准性。借助“全景视图”与智能系统一键生成终本裁定文书,提取当事人信息、执行依据、被执行人财产查控情况,为法官办案提供高效辅助。今年以来,该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100%,终本案件合格率100%,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 三是“智槌法拍”提升执行到位率。 引入司法拍卖“智槌系统”,在法院与拍辅机构之间搭起信息化平台,通过系统均衡分案,由拍辅专员将移送拍卖案件录入系统。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等基础资料便捷录入起拍价、保证金、缴款期限等拍卖信息,录入完成可一键生成文书,由网拍专员实现一键上拍操作。借助全景VR展示、小件动产邮寄功能提升司法拍卖服务质量与效率,今年以来,该院司法拍卖成交金额达4.9亿元。